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版2 > 科学家风采 > 丁敬 > 报道

丁敬:向世界宣告火药来自中国

来源:中国科学家      日期:2021-04-20

原标题:他是我国爆炸理论的奠基人,向世界宣告火药来自中国

四大发明在国内可谓是人尽皆知: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说起火药,我们都会自豪的说它是中国人的发明,它促进了军事设备的变革,是它加速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但是在不到五十年前,世界其他国家却并不这样认为。特别是在西方国家的教材和百科全书中,火药的发明者是十三世纪英国人罗吉·培根。

直到1990年美国第十七届国际烟火技术学术会议上,一位中国科学家宣读了名为“火药和冲击波在中国的发现”的学术论文,向世界证明了最晚在公元八世纪中国的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公元十世纪火药已被运用于军事的事实,获得了与会学者的认同,从此为中国火药正名。

这位学者就是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和主要奠基人,前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副院长,丁敬教授。

丁敬

发起“留美科协”,一切为了回国去

丁敬,1924年出生于浙江省无锡县,他的父亲丁祖庚是同盟会成员,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父亲的爱国情怀对丁敬产生了很大影响,年少的他励志以自己的本领报效祖国。

青少年时期的丁敬

1941年,丁敬考入国立浙江大学。在校期间他广泛参与进步活动,向同学们宣传“通过工业建设和科学教育来创造新的中国”的进步主张,并担任学生自治会主席。

1944年,以竺可桢为名誉团长的“战地服务团”创立,丁敬任副团长赴前线进行抗日宣传和劳军活动。战地服务团活动对丁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校后,他与好友王家宠等同学一起创办了“华社”,开展爱国活动。

大学毕业后,丁敬被聘为甘肃玉门油田炼油厂技术员,虽身处大西北但他一直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变化。

随着国内爱国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丁敬回到上海,担任进步组织“人民世纪创造建设社”理事,主编了《时建通讯》刊物,宣传进步思想,投身革命运动的洪流。

1945年,在浙江大学时丁敬参与组织战地服务团

1948年,丁敬动身赴美到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和布诺克林工业学院选读研究生课程。因为他意识到当时的先进技术都在国外,只有学有所长才能更好的建设国家。

当时在美国的进步留学生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时局变化。1949年上半年,丁敬等组织留学生多次聚会,讨论新中国成立后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工作等问题。

同年6月“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留美科协”)在匹兹堡创立。

丁敬留学美国

丁敬负责起草留美科协的会议宣言,他与葛庭燧、侯祥麟、华罗庚等人共同被推举为协会理事。1949年8月,全美已有19个“留美科协”地区分会,会员410人;到1950年3月,地区分会增至32个,会员达718人。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时,丁敬作为“留美科协”常务理事,他立刻召开会议,确立了“认识新中国, 为回国参加建设作准备,一切为了回国去”的工作重点,鼓励和动员留学人员归国。

1950年3月,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从国内寄给美国丁敬的信,希望留美科协动员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

至1950年协会解散时,这个成立不到两年的组织有超过400名留学人员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当时国内百废待兴的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献身国防,提高我国兵器技术水平

1950年7月,丁敬突破重重阻碍回国,在华北大学工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担任副教授。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爆炸装药加工专业教研室,为建国初期的军工专业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4年,丁敬与陈福梅等一起创建了弹药装药专业,这是我国首批12个军工专业之一。面对当时国内爆炸技术一片空白的现状,丁敬编写了《爆炸作用原理》《弹药装药工艺学》等教材,并在国内创建了多个专门从事爆炸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实验室。

丁敬参考了苏联专家的草图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于1958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可进行破片杀伤、聚能破甲等课题研究的爆炸实验室。后来,他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大爆破用毫差雷管和尖端武器用毫秒雷管。

1963年,丁敬提出只追求炸药爆速、单指标突进,而不考虑爆轰压和炸药使用安全等指标是不全面的,必须加强炸药爆轰理论研究并使炸药各种性能测试方法规范化。

他带领学生成立了132科研组,先后研制了HBJ、HJJ两种爆轰性能高、贮存安定性好的优秀高能炸药,受到王淦昌教授等著名学者和领导部门的高度评价。

1966年,丁敬作为高效炸药性能测试技术组组长,制定了《高效炸药性能测试方法》,对于我国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为中国火药正名

在1980年美国举办的第七届国际烟火技术会议上,丁敬在报告中提到了古代中国的火药发明和烟火技术,受到了在场西方学者的质疑。这一个在中国人尽皆知的常识在国外却几乎无人知晓,丁敬发现在西方国家的中学课本上火药的发明者是是13世纪的英国人罗杰·培根。

作为当代中国爆炸理论的重要人物,丁敬开始了为中国火药正名的工作。

回国后,他先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了《中国大百科》的编审组,查阅了古代的典籍文献,撰写了“中国古代火药”这一条目:“现代黑火药是由中国古代火药发展而来,火药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爆炸物,是中国古代4大发明之一,对于世界曾起重大作用。

为了扭转世界对火药发明者的错误认知,他又于1985年专门拜访了中国文化科技史著名作家李约瑟教授,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火药的早期军事应用、火药技术的发展和古代火药理论的探讨这4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面对确凿的史料和严谨的论证,李约瑟完全赞同丁敬的观点,充分肯定了中国是火药创始国的地位。

李约瑟在论著中这样写道,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中国最先发明火药,这些证据已大白于世。欧洲最早提及火药是在13世纪末,而在此之前,中国已将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了。

在1990年召开的第15届国际烟火技术学术会议上,他以一篇名为“火药与冲击波的发明发现在中国”的报告,向世界系统阐述了中国火药的起源、理论、军事应用技术史。证明了中国早在公元八世纪的汉代就发明了火药,中国古代火药爆炸完全可以产生冲击波,而且我国明代学者宋应星对火药冲击波进行了最早的描述。

进入21世纪,丁敬全面投身于国防科研工作,将研究重点转向爆轰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上,在“二维爆轰理论与实验技术”“二维拉氏实验技术”“固体火箭推进剂的冲击引爆及安全性研究”,以及“冲击波化学和材料动态响应”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得中国爆轰学得到了世界的关注。1991年,丁敬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

在自身研究不断精进的同时,丁敬还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爆炸学研究生,他先后培养12名硕士生、16名博士生和3名博士后。这些人如今都成为我国爆轰学领域的中坚力量。

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丁敬小组口述访谈资料》,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2. 《无悔人生》,苏青科学网博客

3.《丁敬:爆炸人生》, 中国力学学会

4.《领导创建留美科协的学者》,科学网

5. 本文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

更多科学家资讯,请点击

为真实全面展现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收集保存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宝贵资料,特邀请您向采集工程捐献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学术成长过程相关的各类资料。2021年采集工程项目申报现已启动,火热报名中!

详细

丁敬:向世界宣告火药来自中国

来源:中国科学家 日期:2021-04-20

原标题:他是我国爆炸理论的奠基人,向世界宣告火药来自中国

四大发明在国内可谓是人尽皆知: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说起火药,我们都会自豪的说它是中国人的发明,它促进了军事设备的变革,是它加速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但是在不到五十年前,世界其他国家却并不这样认为。特别是在西方国家的教材和百科全书中,火药的发明者是十三世纪英国人罗吉·培根。

直到1990年美国第十七届国际烟火技术学术会议上,一位中国科学家宣读了名为“火药和冲击波在中国的发现”的学术论文,向世界证明了最晚在公元八世纪中国的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公元十世纪火药已被运用于军事的事实,获得了与会学者的认同,从此为中国火药正名。

这位学者就是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和主要奠基人,前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副院长,丁敬教授。

丁敬

发起“留美科协”,一切为了回国去

丁敬,1924年出生于浙江省无锡县,他的父亲丁祖庚是同盟会成员,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父亲的爱国情怀对丁敬产生了很大影响,年少的他励志以自己的本领报效祖国。

青少年时期的丁敬

1941年,丁敬考入国立浙江大学。在校期间他广泛参与进步活动,向同学们宣传“通过工业建设和科学教育来创造新的中国”的进步主张,并担任学生自治会主席。

1944年,以竺可桢为名誉团长的“战地服务团”创立,丁敬任副团长赴前线进行抗日宣传和劳军活动。战地服务团活动对丁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校后,他与好友王家宠等同学一起创办了“华社”,开展爱国活动。

大学毕业后,丁敬被聘为甘肃玉门油田炼油厂技术员,虽身处大西北但他一直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变化。

随着国内爱国救亡运动不断高涨,丁敬回到上海,担任进步组织“人民世纪创造建设社”理事,主编了《时建通讯》刊物,宣传进步思想,投身革命运动的洪流。

1945年,在浙江大学时丁敬参与组织战地服务团

1948年,丁敬动身赴美到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和布诺克林工业学院选读研究生课程。因为他意识到当时的先进技术都在国外,只有学有所长才能更好的建设国家。

当时在美国的进步留学生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时局变化。1949年上半年,丁敬等组织留学生多次聚会,讨论新中国成立后应该为祖国做些什么工作等问题。

同年6月“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留美科协”)在匹兹堡创立。

丁敬留学美国

丁敬负责起草留美科协的会议宣言,他与葛庭燧、侯祥麟、华罗庚等人共同被推举为协会理事。1949年8月,全美已有19个“留美科协”地区分会,会员410人;到1950年3月,地区分会增至32个,会员达718人。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时,丁敬作为“留美科协”常务理事,他立刻召开会议,确立了“认识新中国, 为回国参加建设作准备,一切为了回国去”的工作重点,鼓励和动员留学人员归国。

1950年3月,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从国内寄给美国丁敬的信,希望留美科协动员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

至1950年协会解散时,这个成立不到两年的组织有超过400名留学人员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当时国内百废待兴的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献身国防,提高我国兵器技术水平

1950年7月,丁敬突破重重阻碍回国,在华北大学工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担任副教授。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爆炸装药加工专业教研室,为建国初期的军工专业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4年,丁敬与陈福梅等一起创建了弹药装药专业,这是我国首批12个军工专业之一。面对当时国内爆炸技术一片空白的现状,丁敬编写了《爆炸作用原理》《弹药装药工艺学》等教材,并在国内创建了多个专门从事爆炸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实验室。

丁敬参考了苏联专家的草图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于1958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可进行破片杀伤、聚能破甲等课题研究的爆炸实验室。后来,他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大爆破用毫差雷管和尖端武器用毫秒雷管。

1963年,丁敬提出只追求炸药爆速、单指标突进,而不考虑爆轰压和炸药使用安全等指标是不全面的,必须加强炸药爆轰理论研究并使炸药各种性能测试方法规范化。

他带领学生成立了132科研组,先后研制了HBJ、HJJ两种爆轰性能高、贮存安定性好的优秀高能炸药,受到王淦昌教授等著名学者和领导部门的高度评价。

1966年,丁敬作为高效炸药性能测试技术组组长,制定了《高效炸药性能测试方法》,对于我国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为中国火药正名

在1980年美国举办的第七届国际烟火技术会议上,丁敬在报告中提到了古代中国的火药发明和烟火技术,受到了在场西方学者的质疑。这一个在中国人尽皆知的常识在国外却几乎无人知晓,丁敬发现在西方国家的中学课本上火药的发明者是是13世纪的英国人罗杰·培根。

作为当代中国爆炸理论的重要人物,丁敬开始了为中国火药正名的工作。

回国后,他先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了《中国大百科》的编审组,查阅了古代的典籍文献,撰写了“中国古代火药”这一条目:“现代黑火药是由中国古代火药发展而来,火药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爆炸物,是中国古代4大发明之一,对于世界曾起重大作用。

为了扭转世界对火药发明者的错误认知,他又于1985年专门拜访了中国文化科技史著名作家李约瑟教授,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古代火药的发明、火药的早期军事应用、火药技术的发展和古代火药理论的探讨这4个方面的研究成果,面对确凿的史料和严谨的论证,李约瑟完全赞同丁敬的观点,充分肯定了中国是火药创始国的地位。

李约瑟在论著中这样写道,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中国最先发明火药,这些证据已大白于世。欧洲最早提及火药是在13世纪末,而在此之前,中国已将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了。

在1990年召开的第15届国际烟火技术学术会议上,他以一篇名为“火药与冲击波的发明发现在中国”的报告,向世界系统阐述了中国火药的起源、理论、军事应用技术史。证明了中国早在公元八世纪的汉代就发明了火药,中国古代火药爆炸完全可以产生冲击波,而且我国明代学者宋应星对火药冲击波进行了最早的描述。

进入21世纪,丁敬全面投身于国防科研工作,将研究重点转向爆轰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上,在“二维爆轰理论与实验技术”“二维拉氏实验技术”“固体火箭推进剂的冲击引爆及安全性研究”,以及“冲击波化学和材料动态响应”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得中国爆轰学得到了世界的关注。1991年,丁敬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

在自身研究不断精进的同时,丁敬还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爆炸学研究生,他先后培养12名硕士生、16名博士生和3名博士后。这些人如今都成为我国爆轰学领域的中坚力量。

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丁敬小组口述访谈资料》,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2. 《无悔人生》,苏青科学网博客

3.《丁敬:爆炸人生》, 中国力学学会

4.《领导创建留美科协的学者》,科学网

5. 本文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

更多科学家资讯,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