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论著目录
[1]方秦汉.南京长江大桥工程简介(五)——正桥钢梁[J].桥梁建设,1972.
[2]方秦汉.高强度螺栓接头的疲劳强度[C].瑞士洛桑: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1982.
[3]方秦汉,杨进.钢桁梁安装[C].北京:中美桥梁及结构工程学术讨论会.1982.
[4]方秦汉,贺锡敬.15锰钒氮钢焊接热影响区氮化物相分析[J].桥梁建设,1986.
[5]方秦汉,王世雄.15MnVNq钢构件高强度螺栓连接疲劳容许应力的设计规定[J].钢结构,1987.
[6]方秦汉.九江长江大桥正桥钢梁设计简介[C].杭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1990.
[7]方秦汉,徐列.关于九江长江大桥正桥180m+216m+180m连续桥跨的横向刚度问题[J].桥梁建设,1991.
[8]方秦汉.九江长江大桥正桥钢梁安装[J].铁道工程学报,1992.
[9]方秦汉,邵克华,赵煜澄.九江长江大桥钢梁56mm厚板的使用[J].桥梁建设,1993.
[10]邵克华,方秦汉,赵煜澄.九江长江大桥钢梁15MnVNq钢材质优化[J].桥梁建设,1993.
[11]方秦汉.14MnNbq桥梁钢的试验研究[C].湖州:93桥梁学术交流论文集,1993.
[12]方秦汉.九江长江大桥双层吊索架悬臂架设钢梁[J].铁道工程学报,1993.
[13]方秦汉.九江长江大桥技术总结[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14]林国雄,方秦汉,秦顺全,屈匡时.芜湖长江大桥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J].桥梁建设,1998.
[15]方秦汉.九江长江大桥柔拱吊杆风致涡振及对策[J].工程力学,1999.
[16]方秦汉.钢桥的防断[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0.
[17]方秦汉.芜湖长江大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报),2000.
[18]方秦汉.芜湖长江大桥正桥钢梁设计特色[J].中国铁道科学,2001.
[19]方秦汉.芜湖长江大桥[J].中华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2.
[20]杨应科,郑俊杰,方秦汉.冻结法在桥梁深水桩基施工中的应用[J].桥梁建设,2002.
[21]方秦汉.芜湖长江大桥的技术创新[J].铁道建筑技术,2002.
[22]郑俊杰,区剑华,袁内镇,方秦汉.一种求解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的新方法[J].铁道工程学报,2003.
[23]林国雄,方秦汉,秦顺全,赵世运,熊学军,潘际炎,张玉玲.大跨度低塔斜拉桥板桁组合结构建造技术[J].铁路技术创新,2003.
[24]郑俊杰,区剑华,袁内镇,方秦汉.多元复合地基压缩模量参变量变分原理解析解[J].岩土工程学报,2003.
[25]方秦汉.长江上的4座公路铁路两用桥[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
[26]胡亮,李黎,樊剑,方秦汉.Coherency matrix-based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wind field simulation [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06.
[27]彭元诚,方秦汉,李黎.超高墩连续刚构桥设计中的关键技术[J].桥梁建设,2006.
[28]高宗余,方秦汉,卫军.中国铁路桥梁技术发展与展望[J].铁道工程学报,2007.
[29]高宗余,李龙安,方秦汉,卫军.钢桁拱桥吊杆风致振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
[30]胡亮,李黎,樊剑,方秦汉.谱表示法模拟风场的误差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7.
[31]李黎,胡亮,樊剑,方秦汉.具有桥塔风效应的桥梁风场数值模拟[J].振动与冲击,2007.
[32]尹一平,方秦汉.箱形杆件压溃荷载近似计算[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
[33]尹一平,方秦汉.半解析半数值法层状地基上高承台桩基础沉降的计算[J].中国铁道科学,2008.
[34]尹一平,方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箱形带肋钢压杆稳定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5]尹一平,方秦汉.基于半解析半数值方法的高承台桩基础沉降计算[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
[36]方秦汉,高宗余,李加武.中国铁路钢桥的发展历程及展望[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
[37]Ye Kun, Li Li and Fang Qin Han. Seismic Responses of Asymmetric Base-Isolated Structures under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J].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08.
[38] Xia Zheng Chun, Li Li, Fang Qin Han and Long Xia Hong. Dynamic Responses of Long-Span Transmission Tower-Line System Subjectedto Broken Wires [J].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8.
[39]詹昊,李万平,方秦汉,李龙安.不同雷诺数下圆柱绕流仿真计算[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
[40]詹昊,方秦汉,李万平.钢桁拱桥吊杆涡激振动仿真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9.
[41]Zhang xing, Li Li, Fang Qin Han and Ye Kun. Elastic Dynamic Stability of Big-Span Power Transmission Tower Subjected to Seismic Excitations [J].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09.
[42]李黎,叶志雄,江宜城,方秦汉.阻尼线的耗能计算及其在输电线防振中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2009.
[43]王中文,朱宏平,方秦汉,顾金钧,陈儒发.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航道桥斜拉索减振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0.
[44]李勇,方秦汉,张建东,杜宏彪,朱宏平,腾军,史鸣,李海.双层桥面钢桁腹PC组合桥梁设计与建造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13.附录三方秦汉主要证书目录国家级奖.
[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南京长江大桥建桥新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1985.
[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天津塘沽海门大桥建桥新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1988.
[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多个TMD减振技术及其在九江长江大桥的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96.
[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京九线九江长江大桥建桥新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1998.
[5]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大跨度低塔斜拉桥板桁组合结构建桥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
[6]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大跨度栓焊梁用15MnVNq钢的优化研究与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5.
[7]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九江长江大桥正桥钢梁安装柔性拱合拢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7.
[8]全国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项目评选金质奖.芜湖长江大桥.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委员会,2002.省部级奖
[9]三等奖.大跨度栓焊梁用15MnVNq钢的优化研究与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3.
[10]二等奖.九江长江大桥双层吊索架架设大跨度钢梁新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3.
[11]一等奖.九江长江大桥主孔三跨刚性梁柔性拱钢梁合拢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4.
[12]二等奖.TMD减振技术及其在九江长江大桥的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5.
[13]一等奖.九江长江大桥15MnVNq钢厚板焊接及钢梁制造新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6.
[14]特等奖.京九线九江长江大桥建桥新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7.
[15]集体一等奖.九江长江大桥主孔钢梁合拢技术.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1994.
[16]集体三等奖.九江长江大桥35VB、M27高强度螺栓施拧工艺及检测研究.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1994.
[17]集体一等奖.TMD减振技术的开发应用.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1995.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18]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大跨度栓焊桥梁用15MnVNq钢的优化研究与生产.冶金工业部、铁道部,1990.
[19]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长列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接头极限承载力的研究.铁道部科技司,1993.
[20]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16Mnq钢用于焊接桥梁的适用性研究.铁道部科技司,1993.
[21]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九江长江大桥正桥钢梁216m大跨跨中合拢技术.铁路工程总公司,1994.
[22]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九江长江大桥正桥钢梁安装柔性拱合拢技术.铁路工程总公司,1994.
[23]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九江长江大桥35VB、M27高强度螺栓施拧工艺及检测.铁路工程总公司,1994.
[24]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TMD减振技术及其在九江长江大桥的应用.铁路工程总公司,1994.
[25]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九江长江大桥15MnVNq钢厚板焊接技术.铁路部科司,1995.
[26]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九江长江大桥建造新技术.铁道部科技司,1997.荣誉证书
[27]中国中铁特级专家证书.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2012.
[28]中国工程院院士证书.中国工程院,2007.
[29]钢结构终身成就奖.中国钢结构协会,2005.其他奖励
[30]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2003.
[31]詹天佑铁道科技发展基金第三届詹天佑大奖.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詹天佑铁道科技发展基金,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