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钊猷:“我这辈子只做了两件半事”
四十余年辉煌斗癌路,汤钊猷却将其只概括为“两件半事”:
第一件就是小肝癌研究。从一滴血查验“甲胎蛋白”找到还没有症状的早期肝癌,到对合并有肝硬化的小肝癌患者以 “局部切除代替肝叶切除”,再到用“再切除”来延长无症状复发者的生存期。汤钊猷说:“我们的诊断路径是违反了教科书观点的,我们的手术方法是改变了公认准则的,我们住院肝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能增加10倍也是从没有见到过的。 ”国际肝病协会首任主席 HansPopper认为这是 “人类认识和治疗肝癌的重大进展”,直至2011年,国际顶级肝病杂志文章认为“甲胎蛋白监测肝癌仍然有效,并未过时”。
第二件事是不能切除的肝癌缩小后切除。通常人们只认识到小肝癌可变为大肝癌,却很少想到大肝癌也可变为小肝癌。汤钊猷逆向思维,创造性地进行假设,对于不能切除的大肝癌是不是可以先经治疗使其缩小,然后再实施切除?汤钊猷立即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他欣喜地发现,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大肝癌的确可以“变”为小肝癌。他和助手对缩小后的肿瘤进行二期切除,竟取得极好的疗效。这一发现,也让获得二期切除的“大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与小肝癌切除媲美。
第三件事只做了一半,即肝癌转移复发后的研究。由于不能拿病人做实验,需要有“转移模型”来代替病人做试验,而当时世界上没有这方面理想的转移模型。汤钊猷从土壤(微环境)可能影响种子(癌)特性的角度出发,创造3项新技术,建成能在裸鼠身上生长并转移的“人肝癌转移模型系统”,为肝癌药物的筛选、肿瘤转移的机理研究辟出一方全新平台。其中,干扰素已在临床证实有预防转移作用。该模型已向全球近百家研究机构推广应用,并因此获第二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