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徐晓白:中国环境化学学科的主要开创者

来源:科普中国      日期:2021-04-27

原标题:徐晓白:从无机到有机,中国环境化学学科的主要开创者

改革开放路上的科学家

曾有人称赞徐晓白为成就卓著的巾帼豪杰,她的坚强、厚德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都难以忘怀。“一个向着目标奋进的人,世界也会给他让步!”徐晓白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照片中的年轻女子浅笑着[cms4j:nextpage]

曾有人称她为成就卓著的巾帼豪杰

她的坚强、厚德

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都难以忘怀

女儿回忆她:

她很少关注自己的衣着打扮……即使是院士标准照上,她也没有刻意打扮自己,而是以一副朴实的状态出镜。

学生评价她:

在她的身上,我见证到了什么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无论在普通工作岗位还是高级工作岗位,她都是一个踏实工作,做出自己的无私奉献的人。

稀土化学家徐光宪说:

她有较深的造诣和较高的学术水平,科学作风严谨,有组织领导工作的能力,符合研究员的标准。

优秀党员推荐表中写道:

多年来,她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坚决执行党中央的科技方针,坚持科研工作面向四化建设的方向。

她就是徐晓白

我国环境化学家、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个向着目标奋进的人

世界也会给他让步"

徐晓白就是这样想的

一生也是这样做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

徐晓白(后排中)大学时期与父母及弟弟妹妹合影[cms4j:nextpage]

徐晓白出生于书香门第,

父亲才学横溢,因而对家里的孩子要求非常严格。

她从小就养成了好读书、求上进的性格和习惯。

194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

没有多作思考,

偏好理科的她选择了以化学作为毕生专业,

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就读。

徐晓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cms4j:nextpage]

求学期间,

她按照“以完成一日设定目标来安排就寝”的方法,

常常通宵达旦刻苦读书。

毕业参加工作后,

她先后跟随分析化学家梁树权、柳大纲。

二位恩师的教诲令徐晓白终身难忘,

她也因此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基础,

并进入到了无机化学的研究层次,

真正开始了自己事业的起步。[cms4j:nextpage]

在事业发展的初期,

徐晓白每次都欣然接受组织的委派。

哪里有需要,她就去哪里,

绝不会因个人的专业发展而无视国家的需求。

徐晓白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科技界的认同,

1959年,她作为“群英会”的代表之一,

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从无机到有机

1975年,徐晓白已人近中年,[cms4j:nextpage]

她被派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所参加工作。

尽管这意味着重新开始,

徐晓白还是欣然前往,没有犹豫。

在那里,她翻译了《固体量子化学》一书。

这部书在1982年得以正式出版,

标志着徐晓白从此告别了从事了近三十年的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研究,

踏上了环境有机化学新征程。

1980年,徐晓白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踏上了去美国做访问学者的行程。

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

她首次报道了柴油机颗粒物含有多种直接致突变物,

有关结果已被百余篇国外文章引用,

对大气污染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这是徐晓白在环境科学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此后,她在环境化学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结缘环境化学

出于科学家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同时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和教训,

她认为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

我国也将会重蹈发达国家经历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因此环境保护在现代中国是刻不容缓,

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徐晓白的后半生一直在和环境化学打交道[cms4j:nextpage]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徐晓白主要从事的是对有毒有机化合物的环境化学行为生态毒理与分布调查等交叉学科的研究。

1991年,她作为主要负责人开展了“八五”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该项目的实施为阻断及防治相应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国家环保决策部门、环境监理部门等带来了重要的实用价值。

她受国家环保局委托,开展了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初步调查,为中国代表团参加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国际公约谈判提供了很多重要科学资料。

徐晓白联名给政府上书呼吁中国尽早加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并取得了成效。《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04年11月11日正式对中国生效。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徐晓白主要从事的是对有毒有机化合物的环境化学行为、生态毒理与分布调查等交叉学科的研究。

1995年,徐晓白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她受国家环保局委托,开展了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初步调查,为中国代表团参加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国际公约谈判提供了重要科学资料。

不仅如此,徐晓白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效防治方案。

她的科研成果,

在推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桃李成蹊

晚年的她除了坚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

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培养学生上。

2006年5月徐晓白八十华诞时与学生合影

她甘于做一个辛勤的园丁,

培养了许多环境化学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蜡炬成灰、意犹未尽

徐晓白一直工作到了她的身体不容许自己再辛劳的那一刻,

她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点火花,

带着事业未竟的遗憾于2014年3月27日溘然而逝。

徐晓白院士

她留下的最宝贵精神遗产,

是其强烈的爱国心:

爱祖国、爱人民、敢于担当。

为了国家

她全力以赴

她投入国家急需的多项科研任务

完成许多开拓性的奠基工作

培养出许多科研战线的骨干

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一生

康有祺为徐晓白题词[cms4j:nextpage]

人物简介

徐晓白(1927-2014)

环境化学家、无机化学家。1927年5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曾先后在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工作。1980-198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访问学者,后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访问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早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在卤磷酸钙日光灯荧光材料、稀土高温化合物和某些铀化物制备等方面作出成果。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从事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硝基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等)分析化学、污染化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 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参考资料:《情系化学 返璞归真:徐晓白传》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该书

更多科学家资讯,请点击

为真实全面展现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收集保存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宝贵资料,特邀请您向采集工程捐献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学术成长过程相关的各类资料。2021年采集工程项目申报现已启动,火热报名中!

详细

徐晓白:中国环境化学学科的主要开创者

来源:科普中国 日期:2021-04-27

原标题:徐晓白:从无机到有机,中国环境化学学科的主要开创者

改革开放路上的科学家

曾有人称赞徐晓白为成就卓著的巾帼豪杰,她的坚强、厚德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都难以忘怀。“一个向着目标奋进的人,世界也会给他让步!”徐晓白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照片中的年轻女子浅笑着[cms4j:nextpage]

曾有人称她为成就卓著的巾帼豪杰

她的坚强、厚德

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都难以忘怀

女儿回忆她:

她很少关注自己的衣着打扮……即使是院士标准照上,她也没有刻意打扮自己,而是以一副朴实的状态出镜。

学生评价她:

在她的身上,我见证到了什么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无论在普通工作岗位还是高级工作岗位,她都是一个踏实工作,做出自己的无私奉献的人。

稀土化学家徐光宪说:

她有较深的造诣和较高的学术水平,科学作风严谨,有组织领导工作的能力,符合研究员的标准。

优秀党员推荐表中写道:

多年来,她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坚决执行党中央的科技方针,坚持科研工作面向四化建设的方向。

她就是徐晓白

我国环境化学家、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个向着目标奋进的人

世界也会给他让步"

徐晓白就是这样想的

一生也是这样做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

徐晓白(后排中)大学时期与父母及弟弟妹妹合影[cms4j:nextpage]

徐晓白出生于书香门第,

父亲才学横溢,因而对家里的孩子要求非常严格。

她从小就养成了好读书、求上进的性格和习惯。

194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

没有多作思考,

偏好理科的她选择了以化学作为毕生专业,

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就读。

徐晓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cms4j:nextpage]

求学期间,

她按照“以完成一日设定目标来安排就寝”的方法,

常常通宵达旦刻苦读书。

毕业参加工作后,

她先后跟随分析化学家梁树权、柳大纲。

二位恩师的教诲令徐晓白终身难忘,

她也因此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基础,

并进入到了无机化学的研究层次,

真正开始了自己事业的起步。[cms4j:nextpage]

在事业发展的初期,

徐晓白每次都欣然接受组织的委派。

哪里有需要,她就去哪里,

绝不会因个人的专业发展而无视国家的需求。

徐晓白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科技界的认同,

1959年,她作为“群英会”的代表之一,

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从无机到有机

1975年,徐晓白已人近中年,[cms4j:nextpage]

她被派往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所参加工作。

尽管这意味着重新开始,

徐晓白还是欣然前往,没有犹豫。

在那里,她翻译了《固体量子化学》一书。

这部书在1982年得以正式出版,

标志着徐晓白从此告别了从事了近三十年的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研究,

踏上了环境有机化学新征程。

1980年,徐晓白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踏上了去美国做访问学者的行程。

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

她首次报道了柴油机颗粒物含有多种直接致突变物,

有关结果已被百余篇国外文章引用,

对大气污染研究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这是徐晓白在环境科学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此后,她在环境化学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结缘环境化学

出于科学家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同时借鉴国外已有的经验和教训,

她认为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

我国也将会重蹈发达国家经历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因此环境保护在现代中国是刻不容缓,

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徐晓白的后半生一直在和环境化学打交道[cms4j:nextpage]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徐晓白主要从事的是对有毒有机化合物的环境化学行为生态毒理与分布调查等交叉学科的研究。

1991年,她作为主要负责人开展了“八五”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该项目的实施为阻断及防治相应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国家环保决策部门、环境监理部门等带来了重要的实用价值。

她受国家环保局委托,开展了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初步调查,为中国代表团参加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国际公约谈判提供了很多重要科学资料。

徐晓白联名给政府上书呼吁中国尽早加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并取得了成效。《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04年11月11日正式对中国生效。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徐晓白主要从事的是对有毒有机化合物的环境化学行为、生态毒理与分布调查等交叉学科的研究。

1995年,徐晓白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她受国家环保局委托,开展了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初步调查,为中国代表团参加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国际公约谈判提供了重要科学资料。

不仅如此,徐晓白在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效防治方案。

她的科研成果,

在推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桃李成蹊

晚年的她除了坚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

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培养学生上。

2006年5月徐晓白八十华诞时与学生合影

她甘于做一个辛勤的园丁,

培养了许多环境化学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蜡炬成灰、意犹未尽

徐晓白一直工作到了她的身体不容许自己再辛劳的那一刻,

她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点火花,

带着事业未竟的遗憾于2014年3月27日溘然而逝。

徐晓白院士

她留下的最宝贵精神遗产,

是其强烈的爱国心:

爱祖国、爱人民、敢于担当。

为了国家

她全力以赴

她投入国家急需的多项科研任务

完成许多开拓性的奠基工作

培养出许多科研战线的骨干

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一生

康有祺为徐晓白题词[cms4j:nextpage]

人物简介

徐晓白(1927-2014)

环境化学家、无机化学家。1927年5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曾先后在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工作。1980-198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访问学者,后曾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访问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早期从事无机化学研究,在卤磷酸钙日光灯荧光材料、稀土高温化合物和某些铀化物制备等方面作出成果。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从事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硝基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恶英等)分析化学、污染化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 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参考资料:《情系化学 返璞归真:徐晓白传》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该书

更多科学家资讯,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