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战略研究,促进勘查地球化学的更大发展
我的父亲谢家荣是一位应用地质学家,他要解决问题的思想非常强烈。他并不是学院式地单纯地研究矿床,而是对矿产、矿物的开采、加工、成本核算、世界市场价格、进出口方式及费用等各式各样的问题都会考虑。他说,我研究矿床是要解决问题,要解决国家的问题,要给国家找到矿;不但找到矿,还要研究这个矿能不能开;不但研究它能不能开,还要研究它开了以后是不是能够使国家获利;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不但要研究科学,而且要研究科学为人类造福。我的这一生受父亲的影响比较大。父亲的这些启发使我一向认为,应用地质科学应该比传统的地质理论科学更需要受到重视。
在当年研究原生晕找矿法时,原生晕找矿只是一种战术性方法。经过我们几十年不懈的努力,勘查地球化学已经上升到从战略上指导全局的地位,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我想,为取得更大的成绩以造福国家人民,为开拓新思路坚持走创新的道路,勘查地球化学的战略作用还需进一步提高。关键是要把握好它的发展趋势。我认为目前可以将它的重要任务简单归结为下几点:以元素在全球的分布为背景,研究人类面临的全球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以地球形成与演化的全过程为背景,研究元素的逐步浓集,发展找寻大型至巨型矿床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元素从深层向表层的迁移为背景,发展深穿透地球化学的理论与方法,以找寻隐伏矿床:以元素在土壤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及人类圈中的分布为背景,实现对环境的监控;以元素在地球各层圈中的迁移、聚集和分散为背景,结合基因工程与生物地球动力学,发展新的地球化学工程、植物及微生物治理技术。勘查地球化学如果具有以上全新的概念、理论与方法,必将在21世纪对资源与环境领域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的勘查地球化学家应和国际上有超前意识的学者一道做出巨大的努力,以促成上述研究趋势的加速发展,使之早日成为勘蛮地球化学在21世纪发展的主流。
我现虽已90高龄,不再做具体研究工作,但“Idea Producer"的作用仍在继续发挥。最近建议的几项大科学计划,包括全国油气地球化学扫面计划、全国废矿堆地球化学大普查计划、全国土壤地球化学普查、土壤质量的地球化学评估计划及全球尺度地球化学计划都处在开始阶段。这些都属于各种形式的大规模地球化学填图计划,特别是我们计划的全球尺度地球化学计划。但我担心10年来以5000采样格子覆盖全球,采集泛滥平原沉积物样品的国际地化学基准值项目,在非洲、拉美及中亚难以实施。根据分形自相似理论,认为自然过程在规模与时间间隔不同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效果是相似的。例如水系沉积物、河漫滩沉积物、泛滥平原沉积物及大河三角洲沉积物,皆是水流搬运上游汇水盆地中的物质,经搅匀过程而生成,只是形成的汇水盆地的规模及形成的时间差别巨大。根据这一思想,我与童霆先生在湖南湘、资、沅、澧四条河口,采集沉积物,将其元素含量与上游数十万平方千米汇水盆地的元素平均值比较,得到非常相似的结果。我们在长江口、镇江及张家港采少数样品,与整个长江流域百万样品的元素含量平均值相比,亦得到非常相似的结果。这表明,可以用河口很少样品的元素含量,预测上游的矿产资源潜力。由此我建议成立全球尺度地球化学研究中心,推动这一新思路。采集全世界特别是非洲、拉美及中亚入海大河口及主要支流口的样品,与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值计划共同进行。这一研究中心已得到我国各单位的支持,尚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批准。但批准程序十分漫长,有关单位的官僚主义导致该申请历经两年尚未有机会在UNESO会员大会上讨论通过,我只能如大仲马所说的“Wait and hope”来对待此事了。
谢学锦
2013年1月25日
重视战略研究,促进勘查地球化学的更大发展
我的父亲谢家荣是一位应用地质学家,他要解决问题的思想非常强烈。他并不是学院式地单纯地研究矿床,而是对矿产、矿物的开采、加工、成本核算、世界市场价格、进出口方式及费用等各式各样的问题都会考虑。他说,我研究矿床是要解决问题,要解决国家的问题,要给国家找到矿;不但找到矿,还要研究这个矿能不能开;不但研究它能不能开,还要研究它开了以后是不是能够使国家获利;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不但要研究科学,而且要研究科学为人类造福。我的这一生受父亲的影响比较大。父亲的这些启发使我一向认为,应用地质科学应该比传统的地质理论科学更需要受到重视。
在当年研究原生晕找矿法时,原生晕找矿只是一种战术性方法。经过我们几十年不懈的努力,勘查地球化学已经上升到从战略上指导全局的地位,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我想,为取得更大的成绩以造福国家人民,为开拓新思路坚持走创新的道路,勘查地球化学的战略作用还需进一步提高。关键是要把握好它的发展趋势。我认为目前可以将它的重要任务简单归结为下几点:以元素在全球的分布为背景,研究人类面临的全球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以地球形成与演化的全过程为背景,研究元素的逐步浓集,发展找寻大型至巨型矿床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元素从深层向表层的迁移为背景,发展深穿透地球化学的理论与方法,以找寻隐伏矿床:以元素在土壤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及人类圈中的分布为背景,实现对环境的监控;以元素在地球各层圈中的迁移、聚集和分散为背景,结合基因工程与生物地球动力学,发展新的地球化学工程、植物及微生物治理技术。勘查地球化学如果具有以上全新的概念、理论与方法,必将在21世纪对资源与环境领域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的勘查地球化学家应和国际上有超前意识的学者一道做出巨大的努力,以促成上述研究趋势的加速发展,使之早日成为勘蛮地球化学在21世纪发展的主流。
我现虽已90高龄,不再做具体研究工作,但“Idea Producer"的作用仍在继续发挥。最近建议的几项大科学计划,包括全国油气地球化学扫面计划、全国废矿堆地球化学大普查计划、全国土壤地球化学普查、土壤质量的地球化学评估计划及全球尺度地球化学计划都处在开始阶段。这些都属于各种形式的大规模地球化学填图计划,特别是我们计划的全球尺度地球化学计划。但我担心10年来以5000采样格子覆盖全球,采集泛滥平原沉积物样品的国际地化学基准值项目,在非洲、拉美及中亚难以实施。根据分形自相似理论,认为自然过程在规模与时间间隔不同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效果是相似的。例如水系沉积物、河漫滩沉积物、泛滥平原沉积物及大河三角洲沉积物,皆是水流搬运上游汇水盆地中的物质,经搅匀过程而生成,只是形成的汇水盆地的规模及形成的时间差别巨大。根据这一思想,我与童霆先生在湖南湘、资、沅、澧四条河口,采集沉积物,将其元素含量与上游数十万平方千米汇水盆地的元素平均值比较,得到非常相似的结果。我们在长江口、镇江及张家港采少数样品,与整个长江流域百万样品的元素含量平均值相比,亦得到非常相似的结果。这表明,可以用河口很少样品的元素含量,预测上游的矿产资源潜力。由此我建议成立全球尺度地球化学研究中心,推动这一新思路。采集全世界特别是非洲、拉美及中亚入海大河口及主要支流口的样品,与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值计划共同进行。这一研究中心已得到我国各单位的支持,尚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批准。但批准程序十分漫长,有关单位的官僚主义导致该申请历经两年尚未有机会在UNESO会员大会上讨论通过,我只能如大仲马所说的“Wait and hope”来对待此事了。
谢学锦
2013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