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答辩曾在中央广播电台播报,他是“克伦宾奖”第一位亚洲获奖者
日期:2024-05-29 来源: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 正文字号:

从1983年担任武汉地质学院校长至2005年由中国地质大学总校校长职务上退出,共22年的校长生涯,他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

这期间,他带领地大,实现了从单一地质类学科的地质学院向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地质大学的转变,做到了学校不改名,不合并,以地学为主,坚持大学南北联合一体。

他提出“三型大学”发展指导思想、“一二三四五”办学理念、学科建设“八字”方针,先后出版《高等地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和《高等地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对地学教育发展、大学建设、学校使命等教育管理做出理论性总结。

他就是我国数学地质学家、矿产勘探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

 

赵鹏大院士

上新闻的博士答辩

1931年5月,赵鹏大在沈阳的家中降世,四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赵鹏大随家人逃难入关。时局艰难,却也培养了他“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敏捷、细心、有序、准时的好习惯。”

 

学生时代的赵鹏大

1948年,赵鹏大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时恰逢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地质学院于1952年组建起来,赵鹏大被分配到北京地质学院筹备处参加学院筹建工作。

地质学院成立初,学校拟从苏联聘请若干专家来校指导,便从新进教师中选派了8人去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俄语,赵鹏大便是其中之一。后他顺利通过留苏考试,1954年9月留学苏联。

留苏期间,赵鹏大被分到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找矿勘探方法”教研室,他的导师是该校找矿勘探教研室主任 A.A.雅克仁教授。

由于他是找矿勘探教研室第一名中国籍的研究生,再加上当时中苏两国良好的国际关系,雅克仁教授很是重视,严肃地对他说:“你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矿床学家或矿床勘探学家必须跑上500个矿!”

导师的话,赵鹏大一记就是一辈子。他利用寒暑假休息时间,到乌拉尔、乌克兰、科拉半岛及外贝加尔等地区考察各种类型的矿床,在不断的实践、实践、再实践,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本领,增长见识。

 

1955年,在乌克兰列头罗格铁矿床地质考察合影(右四为赵鹏大)

1957年中,已经完成副博士论文设计的赵鹏大申请答辩。苏联当时的副博士论文答辩程序非常严格,赵鹏大的副博士论文答辩是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的学术委员会上进行的,当时委员会中有各学科的教授共三四十人,还有校外两位教授担任论文评议员。

对于专家们的提问与质疑,赵鹏大一一予以解释和辩论,最终答辩会公开宣布,赵鹏大以优秀成绩通过副博士论文答辩。

听到结果的赵鹏大,想起祖国的嘱托,想起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便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心情无比激动。他不会想到,此刻在台下有一个人正在默默记录着台上发生的一切。

那时中苏关系友好,也处在苏联援建中国“一五计划”的结束期,赵鹏大是第一批留苏地质类研究生,新华社驻莫斯科的一位记者于当天去旁听,写了一篇有关答辩情况的报道。后来,赵鹏大的副博士论文答辩会在中央广播电台播报,同学们听了都深受鼓舞。

 

在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节合影(右二为赵鹏大)

三年留苏,不仅夯实了赵鹏大的地质学基础知识,更拓宽和深化了他地质科学专业基础和相关知识领域,掌握了系统的科研方法,同时确定了他毕生业务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内容:矿床普查勘探•数学地质•锡矿床。

“克伦宾奖”耀亚洲

1958年,赵鹏大返回祖国,重新回到北京地质学院的工作岗位。1960年,29岁的赵鹏大晋升为副教授,并在中国首次招收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研究生。当时,他是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也是最年轻的研究生指导老师。

20世纪60年代,在云南个旧,赵鹏大首次利用数学模型模拟了矿床勘探过程,这在地质学术界可谓是一个重大突破。在这之前,中国找矿更多凭的是经验,他的“数学地质”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地质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1978年,赵鹏大为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了“数学地质”“地质勘探中的统计分析”“矿床统计预测”等课程,在当时属于学科前沿问题,还在我国首次创立了“矿床统计预测”新学科方向,为中国开展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起到了带头和推动作用。


野外找矿与工作人员一起合影(左五为赵鹏大)

到了20世纪90年代,已年近花甲的赵鹏大,依然带着同事和学生,深入新疆罗布泊地区进行野外勘探。罗布泊地区常年自然条件恶劣,正午时分,户外温度高达50多度,穿行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赵鹏大让学生们紧跟其后,自己手拿指南针和罗盘,带头行走在勘探路上。

最终,考察队在新疆北山发现两条铜镍硫化物远景成矿带,在东准噶尔发现一条金矿带,用事实说明了新疆在我国贵重金属和有色金属工业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鉴于赵鹏大在数学地质领域的突出贡献,1991年,国际数学地质协会根据四大洲国家代表组成的国际小组评选,决定把1990年度克伦宾奖授予赵鹏大,他也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人。

“克伦宾奖”(William Christian Krumbein奖)是国际数学地质协会授予具有终身成就的杰出科学家的最高奖项。从1976年开始,每年授予一位对数学地质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被誉为是国际数学地质领域里的“奥林匹克”奖。

 

1992年,国际数学地质协会克伦宾奖章证书

2015年5月25日,在赵鹏大八十华诞上,国际数学地质协会副主席成秋明向赵鹏大授予国际数学地质协会终生荣誉会员并颁发证书,赵鹏大是协会自1968年成立以来第五位获得此项荣誉的科学家。同日,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副校长特罗菲莫夫代表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主席团授予赵鹏大“十字功勋”荣誉奖,颁发了由主席库兹涅佐夫签署的勋章和证书。

“谁对中国地质教育负责”

作为地质教育家,赵鹏大常常说:“将地学大国建成地学强国关键在人才,地质教育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他非常看重学校的贡献力、影响力、竞争力和创造力。在长期的研究生培养中,他也形成了独创的研究生培养“五部曲” 择料、定向、选题、助长、成才,作为他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和途径。从教60多年,他的“直系”学生达200余人。

 

赵鹏大为研究生颁发证书(右一为赵鹏大)

2000年,国家对高校进行体制改革,刚刚通过“211工程”建设,获得新发展的中国地质大学遇到了一个麻烦。

按当时国务院对高校体制改革的精神,中国地质大学的归属问题被提上议程。有一种观点,认为学校应该京、汉两地分治。作为一校之长,赵鹏大却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大学各实体本是同根生,传统一脉相承,历史是整体,联合生优势,合则两利,分则俱伤,分治是没有道理的,他曾激动地说:“谁对中国地质教育负责?”这其中,凝聚了他毕生为地质教育和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所倾注的心血,所寄予的期望,也体现了他站在大局角度长远考虑的战略家思维。

赵鹏大在担任校长22年间,真正做到了“双肩挑”“两不误”,即行政工作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过硬。白天基本上是全部投入到校长的行政工作或会议之中。每晚10点以后,到第二天凌晨2点是他的“第四单元”,夜深人静,无人干扰,他可以全力以赴从事业务工作,看书,写文章,效率很高。另外,每年力求在假期行政工作相对较少时去野外现场从事地质工作。周六、日不休息,可以用于做业务工作。

 

2008年,赵鹏大在云南个旧锡矿

2019年1月,赵鹏大获“华人教育名家”荣誉称号。在找矿、探矿、预测矿的“数字世界”里,他是一位不知疲倦,创新进取的开拓者;在地大发展、地学教育转型中,他是一位视野开阔,勇于改革的急先锋。“呼吸不止,奉献不停”,他还在继续书写中国地质的璀璨华篇。

史料征集

为真实全面展现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收集保存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宝贵资料,特邀请您向采集工程捐献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学术成长过程相关的各类资料。2021年采集工程项目申报现已启动,火热报名中!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