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中国而干”,他开创中国第一个冶金炉专业
日期:2024-05-29 来源: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 正文字号:

他出身上海的一个书香世家,却在东北扎根,一干就是60多年;

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冶金炉专业,成为我国冶金炉学科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以长远的眼光,提出“开放办学”的理念,打破了大学院系、教研室、课题组之间的孤立状态,积极促进跨系、跨室、跨组的学术交流……

“行止无愧天地”,这刚柔相济、入木三分的六个大字镶挂在他家的客厅里。他这样一路向前走,实现着儿时立下的工业强国的理想,也实践着祖上传下来的这句话。

他就是我国冶金热能工程和工业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钟武。

陆钟武院士

一门三院士

陆钟武1929年10月出生,祖上是川沙镇的书香世家,父亲是著名的纺织实业家。陆钟武兄弟姐妹共5人,他在家中排行老四,有一个姐姐叫陆婉珍,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和石油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婉珍的丈夫闵恩泽,是“中国催化剂之父”,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陆婉珍和闵恩泽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院士伉俪。这一家人也被外人喻为“一门三院士”。

1948年,陆钟武全家在上海(前排右起:陆绍云、马明照;后排右起:陆钟武、陆钟毅、陆钟劲、大嫂邱锦来、陆婉珍、陆心如)

陆钟武说起陆家家训,有四个字“勤、创、和、信”。谈到父母的影响,陆钟武认为“父母对我的教育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没有人给我灌输过什么,也没有人让我执意做什么,是父亲对实业救国的自信、对纺织事业的执着和刻苦学习的劲头,让我受益一辈子。”

“七七事变”后,日军逼近江南一带,1937年常州沦陷,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陆钟武不得不成为逃难大军中的一员。后来他辗转来到重庆,1941—1946年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

 

陆钟武中学时期在重庆

陆钟武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候。日军侵华,祖国的大好河山沦陷。陆钟武曾亲眼目睹日本飞机飞得不太高,可国民党的高射炮却够不上。再加上中国近代历史上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等,耳濡目染下,陆钟武心底产生一种不服输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他身上扎了根,他愈发发奋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为新中国而干”

1950年7月陆钟武大学毕业。当时,他可选择去美国,姐姐、姐夫已经在美国;也可选择留在上海,因为父母在上海。

上海市为应届毕业生举行了各种内容的报告会,由党内的理论家和高级干部作报告,水平高、吸引力大。陆钟武和同学一起去听课,这些报告对于学生来说,是前所未闻的,对陆钟武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他的思想上受到了重要的启蒙教育。

那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上海招研究生,介绍会跟苏联教授学习,陆钟武考虑这是最好的路,他决心要到东北去,走求学深造、工业兴国之路。他要学本事,为新中国干,跟共产党走。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陆钟武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调到东北工学院冶金系研究生班,跟随马汉尼克教授和冶金炉专家米特卡林教授攻读冶金炉专业。他一边继续完成研究生学业,一边承担冶金炉教研室和冶金炉专业的筹建工作。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东北大学做实验(左一为陆钟武)

冶金炉是冶金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物料或工件进行热工处理的工业炉。冶金炉专业是国内首创,以前我国没有,英美体系里也没有,只有苏联有。1954年,著名的冶金炉专家那扎洛夫教授来到东北工学院冶金炉教研室,并兼任学校总顾问。

一次课上,陆钟武发现那扎洛夫关于热电偶指示温度的计算公式并不正确。下课之后,他反复思考,广泛查阅文献,终于推导出来一个正确的新公式,赢得了苏联教授的认可。随后,他陆续编写了《冶金炉理论基础》《冶金炉热工及构造》《火焰炉》《火焰炉理论》(中文版)等著作,成了各大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指定教科书。

20世纪80年代,我国生产一吨钢的综合能耗巨大。为了找到节能的突破口,陆钟武来到鞍钢,连续多日和现场工人、工程师、车间负责人查找原因。通过不断与同行专家沟通交流,他首次提出了钢铁工业系统节能的思想和方法。

1982年10月,陆钟武的论文《钢铁工业的节能方向和途径》在《钢铁》杂志发表。这是他撰写的第一篇系统节能理论方面的论文。1987年,全国冶金节能工作会议上,“系统节能理论”被确定为我国“八五”“九五”乃至更长时期冶金工业节能的指导方针。

1989年,在乌克兰特涅伯彼得洛夫斯基大学留影(前排左三为陆钟武)

世纪之交,陆钟武在深入剖析西方发达国家两百多年环境负荷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后,又提出了“环境高山”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不能重复发达国家翻越“环境高山”的老路,而应该从半山腰穿过去,开辟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理论为科学的制定区域环境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1938年夏天的一个傍晚,陆钟武沿着悬崖边缘上一条很窄的小路回家。结果一不小心,他一只脚踩空,从悬崖上垂直地跌了下去。

被救上来后,陆钟武昏迷了三天三夜,开始变得体弱多病,面黄肌瘦,不能跑,不能跳,小孩子的活力几乎全部丧失,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好几年。

在读南开中学时,南开中学的重要特色之一是注重体育,要求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陆钟武看到运动员们身体强壮,运动技巧高超,心中羡慕不已,下决心一定要由弱变强。经过大约两年的苦练,果然大有长进,变成了个子高大、体魄健壮的小伙子。

这种变化,让陆钟武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运动的习惯也延续了他的一生,使他长期以来受益匪浅。直到晚年,陆钟武仍对健美和游泳等几个运动项目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陆钟武曾讲过,一个人将来是否有贡献,这里边有诸多方面的因素,但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智力因素,另一方面是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远远比智力因素重要得多。

向全国冶金高校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前三名发奖牌(左一为陆钟武)

非智力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身体健康,对大学生来说,无论男女都应该身体健康强壮、精力充沛。陆钟武说:“我很担心,因为我们有些同学,比较瘦弱,人也不那么挺拔,朝气也不够蓬勃,有点萎靡,也不注意体育锻炼,有点像文弱书生。我担心他们怎么可能有充沛的精力去面对当前艰苦的学习任务?怎么可能去面对将来繁重的工作?怎么可能有高昂的情绪、广阔的胸怀去面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我希望他们能把身体搞好,锻炼好。”

不仅如此,在担任东北工学院院长期间,陆钟武更是以开阔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为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注入了长久活力。

想要办出一流的大学,必须打破封闭式的办学方式。由此,陆钟武主张开放办学,把大学、系、教研室、课题组都办成开放的系统,使他们与各自的环境之间,在教学经验、学术思想、物质条件等各方面,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交流。

陆钟武(站立者)在东北工学院建校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

他把学校向媒体开放、创办辽宁分院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开放校图书馆……在东北大学的60多年间,无论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培育人才,还是做校长,提出创办科技开发区和建设“大学科技园”等,陆钟武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也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国家专利多项,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对待这些荣誉和肯定,陆钟武却认为不敢当,他曾用文言文谦虚地讲了两个字,叫“汗颜”。88岁那年,陆钟武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休止符。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治学严谨、淡泊名利、虚怀若谷。故人已去,但其精神却将留于世间,为后人所学习。

史料征集

为真实全面展现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收集保存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宝贵资料,特邀请您向采集工程捐献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学术成长过程相关的各类资料。2021年采集工程项目申报现已启动,火热报名中!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