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版 > 关于本馆

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

    日期:2017-04-14

2013年 6月20日上午,中国科协调宣部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合作建设的“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调宣部部长王春法出席成立仪式并讲话,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罗晖,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康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副所长王扬宗、研究员张藜等参加成立仪式。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是国务院责成中国科协牵头,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进行“抢救性”采集整理的工程。该工程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采集到247位老科学家丰富宝贵的个人资料。蒋锡夔、谢学锦、申泮文等院士将收藏数十年的珍贵手稿、书信、照片、证书等实物资料捐献出来。截至今年3月,入藏资料原件2万余件,数字化资料8万多件,音视频资料3万多小时。

此次成立“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有计划地分批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成果进行研究性整理,一方面对资料的学术价值、展览展示价值、可开放程度等作出评估,为采集工程资料库逐步开放使用提供专业依据。同时,依托采集工程所积累的大量资料,加强学术研究。在采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根据采集工程的总目标与各类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部署关于中国现代科学家群体研究的专题。

第二,深入开展科学家资料采集方法、研究方法的研究,在稳定、扎实地保证采集工程的继续推进的基础上,为采集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同时,除了目前已有的团队开展以科学家为核心的学术研究之外,还将欢迎科学史、科技政策、社会学等不同领域学者充分利用采集工程资料,开展学术研究,丰富关于中国现代科学史、科学家的各类研究成果。

王春法表示,“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科协调宣部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正式合作的开始。实际上近年来双方一直有着广泛密切的合作,采集工程从2009年底开始筹备,到今天的第一批10册传记作为阶段性成果问世,是与张藜研究员及其团队的努力分不开的,充分展示了科学史所的学者们专业的学术素养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采集工程的目标是搜集整理老一代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保存共和国科技发展的珍贵记录,为宣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为研究中国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提供原始素材。从目前的进展来看,这批数量巨大的原始素材的系统搜集整理,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和兴趣,相信也必将引起包括科学史界在内的学术界对这批资料对科学家群体的更多关注。

王春法希望“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进一步优化工作条件,在继续组织好全国各地采集工作的同时,更好开展以科学家为中心的研究工作,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问世。

罗晖与王扬宗代表两个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

为真实全面展现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收集保存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宝贵资料,特邀请您向采集工程捐献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学术成长过程相关的各类资料。2021年采集工程项目申报现已启动,火热报名中!

详细
    关于我们 | 访问公众版 访问学术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 京ICP备 16033350号-2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运营 中科嘉速(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联系方式:mmcs@cnais.org.cn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如何使用?

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

日期:2017-04-14

2013年 6月20日上午,中国科协调宣部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合作建设的“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调宣部部长王春法出席成立仪式并讲话,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罗晖,中国科协调宣部副部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康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副所长王扬宗、研究员张藜等参加成立仪式。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是国务院责成中国科协牵头,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进行“抢救性”采集整理的工程。该工程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采集到247位老科学家丰富宝贵的个人资料。蒋锡夔、谢学锦、申泮文等院士将收藏数十年的珍贵手稿、书信、照片、证书等实物资料捐献出来。截至今年3月,入藏资料原件2万余件,数字化资料8万多件,音视频资料3万多小时。

此次成立“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有计划地分批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成果进行研究性整理,一方面对资料的学术价值、展览展示价值、可开放程度等作出评估,为采集工程资料库逐步开放使用提供专业依据。同时,依托采集工程所积累的大量资料,加强学术研究。在采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根据采集工程的总目标与各类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部署关于中国现代科学家群体研究的专题。

第二,深入开展科学家资料采集方法、研究方法的研究,在稳定、扎实地保证采集工程的继续推进的基础上,为采集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同时,除了目前已有的团队开展以科学家为核心的学术研究之外,还将欢迎科学史、科技政策、社会学等不同领域学者充分利用采集工程资料,开展学术研究,丰富关于中国现代科学史、科学家的各类研究成果。

王春法表示,“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科协调宣部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正式合作的开始。实际上近年来双方一直有着广泛密切的合作,采集工程从2009年底开始筹备,到今天的第一批10册传记作为阶段性成果问世,是与张藜研究员及其团队的努力分不开的,充分展示了科学史所的学者们专业的学术素养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采集工程的目标是搜集整理老一代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保存共和国科技发展的珍贵记录,为宣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为研究中国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提供原始素材。从目前的进展来看,这批数量巨大的原始素材的系统搜集整理,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和兴趣,相信也必将引起包括科学史界在内的学术界对这批资料对科学家群体的更多关注。

王春法希望“中国科学家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心”进一步优化工作条件,在继续组织好全国各地采集工作的同时,更好开展以科学家为中心的研究工作,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问世。

罗晖与王扬宗代表两个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