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在此之前,石油工业部曾派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全面了解苏联在石油勘探、开发、地质实验、地震、测井、钻井等方面的科研情况。那时,翟光明就是考察团成员之一;回国后就曾提出开展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工作的建议。从那时第一次和研究院有了渊源,这种联系就保持多年,时断时续,时疏时密,到最后,翟光明真的成为研究院的一员,而且是一把手,这一干就是九年,三千多个日夜。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没有专门的石油勘探开发研究机构。1956年1月,在编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时,以及在第一届全国石油勘探会议上,都提出了尽快建立全国性石油勘探科研机构的问题。因此,石油工业部决定,分批组织专家代表团前往苏联考察学习科研工作的经验。1956年6月至1957年2月,翟光明作为石油工业部从全国石油系统挑选的优秀青年专家代表,被派往苏联参加为期8个月的考察访问,负责调研苏联在石油勘探、开发一路科研机构及人员配置。访问团由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副司长沈晨带队,成员有翟光明、韩大匡、余伯良等。在苏期间,先后考察了解全苏石油天然气科学研究院各研究科室、科研设备和人员配备情况,并参与地质勘探选区研究、油田开发方案编制,以及油田开发注水、压裂技术研究应用工作;考察了解了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地质研究所的科研设备和研究成果,听取苏联专家关于研究所工作和苏联石油勘探与开发进展报告;现场参观乌发杜伊玛兹(第二巴库)油田和费尔干纳盆地的中小油田群,重点了解油田开发的全过程。

翟光明认为这次参观考察使他们认识到,“石油勘探和开发不是简单的钻井问题,而是一项需要理论作指导、科学技术研究作支持的系统工作;去哪里勘探、如何发现油田,找到油田之后如何合理开发,都必须经过科学研究;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最终都要归结到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上。”赴苏联考察取得丰硕成果,团组成员回国以后借鉴苏联的科学研究机构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加快成立正规的研究机构的建议和设想,为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两年多的筹建,1958年11月15日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勘探开发方面设立石油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开发等研究室。

1985年2月的一个星期天上午,石油工业部主管人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副部长赵宗鼐约见翟光明,提出让他到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担任院长,意思是征求一下个人意见。翟光明哪里知道,赵宗鼐副部长话讲得很委婉,但态度非常坚决,似乎一切早已经决定了,再改变似乎也没有什么可能,赵宗鼐表示这是部党组的意见,并且要马上赴任。听到这一决定,翟光明感到很震惊,这突如其来的决定使他容不得考虑,于是翟光明服从组织决定,到研究院院长这个岗位上赴任。此时,翟光明担任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司长兼总地质师,有很多司内工作和全国勘探工作正在进行中,他不能一撒手就走。经与部领导耐心商量,最终同意可以让翟光明继续兼任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司长一职,但必须立即到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赴任,因为这一时期研究院主要领导都已超龄离职,老领导不在岗位已有几个月时间了,已经影响到全院工作的正常运转,急需有人主政研究院。

早些年,翟光明曾向往过到研究院工作,这样可以让自己真正地融入到科研当中,专心搞科研,因为搞石油地质勘探工作,本身就是研究—实践—认识—反复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但勘探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终究还是有很大区别,这对翟光明来说是一项新的任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然也实现了他希望搞石油勘探研究的梦想。

初到研究院,翟光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研究,从调查研究入手。在研究院和在石油勘探司工作性质区别很大,勘探司主要负责全国的石油勘探工作计划、规划、生产部署等组织管理工作,区区几十人,工作安排起来得心应手。而对于研究院来说,一院之长不仅要搞科学研究,还要负责一千多人的工作、生活和各方面的事情,零零碎碎,工作更具体、更复杂,加之研究院过去经历过一段工作的调整和波折,既有老问题,又有新困难,处理起来十分棘手。翟光明带领新班子成员商定,用一个月时间,把全院所处以上的领导同志召集到一起,认真讨论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既然是石油科学研究院,当然以科学研究为主,只有在研究上获得成果,在生产应用上取得实际效果,才是最重要的。这次讨论非常成功,通过讨论,大家集思广益,翟光明不仅全面了解了研究院的整体情况、工作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也增强了管好研究院的信心和决心。在讨论会上,中国科学院童宪章院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院里的技术装备、技术人力很强,原子弹都可以造出来。”听到这样的话,翟光明树立起坚强的信心,也由此看出研究院当时的技术力量和能力,关键是要把大家组织起来有目标地去做,研究院是可以出高水平成果、出大成果。通过这次讨论,大家信心提高了,每一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儿,不干出个样儿不罢休。翟光明认真分析讨论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意见,系统地进行整理,最终形成研究院科研工作十二条,并号召全院职工行动起来,按照每个二级单位的实际情况,定出自己可行的科研工作细则,安排好各研究所的工作,使全院的科研工作走上正轨,逐步理顺了各种关系,化解了矛盾。 

初到研究院

日期:2018-02-05

石油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在此之前,石油工业部曾派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全面了解苏联在石油勘探、开发、地质实验、地震、测井、钻井等方面的科研情况。那时,翟光明就是考察团成员之一;回国后就曾提出开展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工作的建议。从那时第一次和研究院有了渊源,这种联系就保持多年,时断时续,时疏时密,到最后,翟光明真的成为研究院的一员,而且是一把手,这一干就是九年,三千多个日夜。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没有专门的石油勘探开发研究机构。1956年1月,在编制《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时,以及在第一届全国石油勘探会议上,都提出了尽快建立全国性石油勘探科研机构的问题。因此,石油工业部决定,分批组织专家代表团前往苏联考察学习科研工作的经验。1956年6月至1957年2月,翟光明作为石油工业部从全国石油系统挑选的优秀青年专家代表,被派往苏联参加为期8个月的考察访问,负责调研苏联在石油勘探、开发一路科研机构及人员配置。访问团由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副司长沈晨带队,成员有翟光明、韩大匡、余伯良等。在苏期间,先后考察了解全苏石油天然气科学研究院各研究科室、科研设备和人员配备情况,并参与地质勘探选区研究、油田开发方案编制,以及油田开发注水、压裂技术研究应用工作;考察了解了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地质研究所的科研设备和研究成果,听取苏联专家关于研究所工作和苏联石油勘探与开发进展报告;现场参观乌发杜伊玛兹(第二巴库)油田和费尔干纳盆地的中小油田群,重点了解油田开发的全过程。

翟光明认为这次参观考察使他们认识到,“石油勘探和开发不是简单的钻井问题,而是一项需要理论作指导、科学技术研究作支持的系统工作;去哪里勘探、如何发现油田,找到油田之后如何合理开发,都必须经过科学研究;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最终都要归结到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上。”赴苏联考察取得丰硕成果,团组成员回国以后借鉴苏联的科学研究机构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加快成立正规的研究机构的建议和设想,为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成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两年多的筹建,1958年11月15日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勘探开发方面设立石油地质、地球物理、石油开发等研究室。

1985年2月的一个星期天上午,石油工业部主管人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副部长赵宗鼐约见翟光明,提出让他到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担任院长,意思是征求一下个人意见。翟光明哪里知道,赵宗鼐副部长话讲得很委婉,但态度非常坚决,似乎一切早已经决定了,再改变似乎也没有什么可能,赵宗鼐表示这是部党组的意见,并且要马上赴任。听到这一决定,翟光明感到很震惊,这突如其来的决定使他容不得考虑,于是翟光明服从组织决定,到研究院院长这个岗位上赴任。此时,翟光明担任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司长兼总地质师,有很多司内工作和全国勘探工作正在进行中,他不能一撒手就走。经与部领导耐心商量,最终同意可以让翟光明继续兼任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司长一职,但必须立即到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赴任,因为这一时期研究院主要领导都已超龄离职,老领导不在岗位已有几个月时间了,已经影响到全院工作的正常运转,急需有人主政研究院。

早些年,翟光明曾向往过到研究院工作,这样可以让自己真正地融入到科研当中,专心搞科研,因为搞石油地质勘探工作,本身就是研究—实践—认识—反复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但勘探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终究还是有很大区别,这对翟光明来说是一项新的任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然也实现了他希望搞石油勘探研究的梦想。

初到研究院,翟光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研究,从调查研究入手。在研究院和在石油勘探司工作性质区别很大,勘探司主要负责全国的石油勘探工作计划、规划、生产部署等组织管理工作,区区几十人,工作安排起来得心应手。而对于研究院来说,一院之长不仅要搞科学研究,还要负责一千多人的工作、生活和各方面的事情,零零碎碎,工作更具体、更复杂,加之研究院过去经历过一段工作的调整和波折,既有老问题,又有新困难,处理起来十分棘手。翟光明带领新班子成员商定,用一个月时间,把全院所处以上的领导同志召集到一起,认真讨论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既然是石油科学研究院,当然以科学研究为主,只有在研究上获得成果,在生产应用上取得实际效果,才是最重要的。这次讨论非常成功,通过讨论,大家集思广益,翟光明不仅全面了解了研究院的整体情况、工作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也增强了管好研究院的信心和决心。在讨论会上,中国科学院童宪章院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院里的技术装备、技术人力很强,原子弹都可以造出来。”听到这样的话,翟光明树立起坚强的信心,也由此看出研究院当时的技术力量和能力,关键是要把大家组织起来有目标地去做,研究院是可以出高水平成果、出大成果。通过这次讨论,大家信心提高了,每一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儿,不干出个样儿不罢休。翟光明认真分析讨论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意见,系统地进行整理,最终形成研究院科研工作十二条,并号召全院职工行动起来,按照每个二级单位的实际情况,定出自己可行的科研工作细则,安排好各研究所的工作,使全院的科研工作走上正轨,逐步理顺了各种关系,化解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