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杨振宁在北京大学报告自己正在研究规范场的积分表示,问题讨论时他提及有人说过规范场可能与微分几何的纤维丛有关。这引起了中田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陆启铿的注意,因他在1959年就曾做过纤维丛联络论的工作。于是,他夜以继日奋战两星期,弄清了规范场就是联络,并列举出规范场与纤维丛两者相对应的关系②。此后,中固科学院、中山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与机构有关科研人员,相继开展了规范场研究。与这些受杨振宁影响白发进行的研究小同,谷超豪及其团队与杨振宁的合作研究,是杨振宁向复旦大学主动提出学术交流邀请后进行的。
杨振宁因杨武之的关系,可能对复旦大学数学系比较了解,也知晓苏步青、谷超豪所领导的微分几何网队的研究实力。既然西蒙斯提出规范场与微分几何的纤维丛相关,他自己又不能理解数学家们的语言,为何小寻找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呢?1978年8月,杨振宁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讲述了他与谷超豪等合作的源头:1974年,他把自已有关规范场研究的成果写成论文,对一些问题还想作深入的研究与认识,这就需要借助于数学。他在世界上曾经找了几位数学家,但是他们不懂数学家们惯用的抽象的数学语言,数学家们也不懂得物理语言。没有共同的语言,怎么可能在科学研究上进行合作呢?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回上海探亲,打听上海有没有搞微分几何研究的?他想找到年青的微分几何研究者,“可以卷起袖子,马上合作进行科学研究”。通过介绍,他找到了谷超豪。1972年,杨振宁在田内做相关规范场理论的报告时,谷超豪没有机会听,但读过他报告的记录。这次,杨振宁提出合作,谷超豪是微分几何的带头人之一,又青年有为,机遇自然到来。
共同语言与良好氛围的建立是学术交流的基础,学术在交流中激发出火花。杨振宁在他的论文中把规范场理论用于引力场,得到一个“无源方程”。为了弄清这个方程和爱因斯坦引力论之间的关系,谷超豪在爱因斯坦引力论的体系中说明了方程的意义。对于理想流体的情形,谷超豪证明了:如果无源运动成立,那么流体的密度和压力都是常数,流体处于没有流动的状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若流体的流动是球对称的,而压力可忽略不计,那么流体的密度必为零。即在广义相对论中也是无源的。这一结果有助于弄清这两种理论的某些联系和区别。谷超豪刚介绍完,杨振宁就连声陈赞说:“这是个有意思的结果,在很短的时间能演算出这个结果,很好!"
1972年7月,杨振宁在北京大学报告自己正在研究规范场的积分表示,问题讨论时他提及有人说过规范场可能与微分几何的纤维丛有关。这引起了中田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陆启铿的注意,因他在1959年就曾做过纤维丛联络论的工作。于是,他夜以继日奋战两星期,弄清了规范场就是联络,并列举出规范场与纤维丛两者相对应的关系②。此后,中固科学院、中山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单位与机构有关科研人员,相继开展了规范场研究。与这些受杨振宁影响白发进行的研究小同,谷超豪及其团队与杨振宁的合作研究,是杨振宁向复旦大学主动提出学术交流邀请后进行的。
杨振宁因杨武之的关系,可能对复旦大学数学系比较了解,也知晓苏步青、谷超豪所领导的微分几何网队的研究实力。既然西蒙斯提出规范场与微分几何的纤维丛相关,他自己又不能理解数学家们的语言,为何小寻找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呢?1978年8月,杨振宁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讲述了他与谷超豪等合作的源头:1974年,他把自已有关规范场研究的成果写成论文,对一些问题还想作深入的研究与认识,这就需要借助于数学。他在世界上曾经找了几位数学家,但是他们不懂数学家们惯用的抽象的数学语言,数学家们也不懂得物理语言。没有共同的语言,怎么可能在科学研究上进行合作呢?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回上海探亲,打听上海有没有搞微分几何研究的?他想找到年青的微分几何研究者,“可以卷起袖子,马上合作进行科学研究”。通过介绍,他找到了谷超豪。1972年,杨振宁在田内做相关规范场理论的报告时,谷超豪没有机会听,但读过他报告的记录。这次,杨振宁提出合作,谷超豪是微分几何的带头人之一,又青年有为,机遇自然到来。
共同语言与良好氛围的建立是学术交流的基础,学术在交流中激发出火花。杨振宁在他的论文中把规范场理论用于引力场,得到一个“无源方程”。为了弄清这个方程和爱因斯坦引力论之间的关系,谷超豪在爱因斯坦引力论的体系中说明了方程的意义。对于理想流体的情形,谷超豪证明了:如果无源运动成立,那么流体的密度和压力都是常数,流体处于没有流动的状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若流体的流动是球对称的,而压力可忽略不计,那么流体的密度必为零。即在广义相对论中也是无源的。这一结果有助于弄清这两种理论的某些联系和区别。谷超豪刚介绍完,杨振宁就连声陈赞说:“这是个有意思的结果,在很短的时间能演算出这个结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