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荣富祖籍是山东省西部聊城东昌府于集镇裴家寨,但他生长于河北省临榆县(现秦皇岛市),这不同省份的两个地方构成了裴荣富家庭的生活轨迹。

聊城东昌府于集镇裴家寨是一个穷僻之地,人口不多,但住户中以裴姓居多,村名也因此而来。生活在此地的人们大多是地道的农民,以农作耕田为生,从事其他营生者甚少,裴荣富的家庭也不例外,裴荣富的祖辈和父辈都以农耕为生。但靠着祖父裴连众和父亲裴广济的克勤克俭、辛苦劳作,也积攒了一些家业。那时的裴家虽不富裕,但有地有屋,算是衣食无忧。裴荣富的父母结婚后,相继生下了两个男孩,这两个男孩就是裴荣富的大哥裴永才和二哥裴永华。

但是,家中人口的逐渐增加,加之年景不佳,让裴家人的生活每况愈下,为了生存,父亲裴广济不得不变卖自家耕地,养活全家。但变卖家产度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几年后,裴广济不得不另谋出路。离开家乡投奔河北省临榆县秦皇岛镇做生意的岳父,成为裴广济当时的无奈选择。裴广济手巧,精通泥水匠的手艺,原本打算在市区中谋生,或者跟着岳父做点小生意。幸运的是,岳父在秦皇岛做商贸,并担任商会会长,人脉广泛。刚好熟稔开滦矿务局的人,于是裴广济没有带着全家继续北上,被介绍到开滦矿务局工作,谋得了一个仓库管理员的小职位。当时的开滦煤矿在秦皇岛出口煤炭时使用的工具,包括麻绳、竹筐等,裴广济就负责这些工具的质量监督和使用。

民国时期的开滦矿务局

开滦矿务局是清末洋务运动中,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兴办的重要实业项目之一,原名开平矿务局,初始的体制为官督商办。1901年转由英国商人经营,1912年6月,英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与“北洋滦州官矿有抄公司”签订“联合”经营合同,联合设立中外合办的“开滦矿务总局”,总部设在天津,两矿作为有限公司独立存在。裴广济在开滦矿务局工作时正是英方管理的时期。

从山东到河北,裴广济夫妻二人不敢有任何懈怠,为了让两个儿子有更好的生活,夫妻二人工作勤恳、勤俭持家。裴广济因为工作出色,被提升为小工头,工作逐渐轻松,并且收入相对其他普通工人丰厚。经过两三年的努力,裴家生活日渐好转,夫妇二人用积攒下的资产购置了三间房屋,这也算是彻底地在临榆县安定了下来。当时,裴家一家住在临榆县东大街的两个院子里(现今已找不到具体地址),裴广济每月有30块大洋的收入,开滦矿务局还会定期发放燃煤和一些劳保用品,因此除去生活开销,裴家渐渐地有了一些积累。

1924年8月24日,也就是当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八,继大儿裴永才和二儿裴永华之后,裴家迎来了第三个孩子,裴荣富出生了。在裴家的家谱中有“协、连、广、永、崇、希、绍、传、恒、振、兴”的规定,到了裴荣富这一辈应该是永字辈,因此裴荣富的哥哥们的名字中都有这个字,其实裴荣富原来叫裴永富,但是参加工作后习惯用“荣”,因此就改成了现在的名字。按照民间的说法,裴荣富出生当天是小龙出世。如此吉利祥和的日子,再加上生活逐渐富足,裴广济夫妇认为这个孩子的出生是个好兆头。因此,裴荣富出生后,父母异常欢喜,对他呵护有加,直到五六岁的时候还在吃母亲的奶水。裴荣富也曾回忆,他是父母最为宠爱的孩子,特别是因为在他大哥二哥之后,母亲又生过几个孩子,但是都由于生活困苦、抚养不周而天亡了,所以母亲视裴荣富为掌上明珠。

裴广济本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从小接触的都是本分、劳苦的农民。进入开滦矿务局工作后,他会经常接触到一些光鲜亮丽的外国专家和商人。于是,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看到体面的知识分子使他认识到“学问”的重要性。他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从之前教育子女勤劳肯干到教育子女好好念书做学问。为了让孩子们像专家和商人一样,靠自己的“学问”创家立业,光宗耀祖,裴广济不再让裴荣富的大哥二哥在家扫院挑水干活了,而是花费大量的金钱送他们去私塾或公立学堂读书。

让裴广济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很喜欢学习,而且成绩都很优秃。裴荣富的大哥裴永才在临榆读到了县立初级中学,学到了相当的知识,也明白了念书不仅是为了写信和记账,学习到知识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裴永才不但督促大弟努力学习,同时也鼓励小弟裴荣富将来好好读书。1931年,裴荣富进入河北临榆县立小学读书。进入小学前兄长们就预先教他识字,念英文字母。在两个哥哥的影响下,年幼的裴荣富就能记诵很多新字与字母的读音,父亲还曾送他到私塾里学习了一年半,有了一定的基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3年1月1日,日军进攻山海关,中国军队长城抗战失利。日军越过长城,占领冀东,直逼北平、天津,华北大片地区沦陷。1933年5月30日,国民政府被迫签订了《塘沽协定》,冀东彻底变成了沦陷区,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占领地。裴荣富一家所在的秦皇岛正在沦陷区,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占领地。裴荣富一家所在的秦皇岛正在沦陷区,当时驻守山海关的国军预先退守秦皇岛,并且抓老百姓挖战壕、布线,民众陷入巨大恐慌之中。战争的爆发使原本生活安稳的百姓们一夜之间流离失所,饱尝战争带来的痛苦。

在此之前,年幼的裴荣富并不懂得战争的含义,只是听到读书较多的大哥简单地讲过关于战争的事情,知道了日本侵略者要蚕食中国,直到父亲带他们全家跑到开滦矿务局的工事房去避难,他才真正地感受到战争要开始了。

1932年,裴母王氏生下了裴荣富的妹妹裴素玉。而此时裴家三个男孩都在上学,裴母还要照料刚出生的女儿,一家六口人的生存担子都压在了父亲裴广济一个人身上。

(本文摘自《踏遍青山矿业新——裴荣富传》韩露 王浩琳 卢艳平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从山东到河北

日期:2017-04-27

裴荣富祖籍是山东省西部聊城东昌府于集镇裴家寨,但他生长于河北省临榆县(现秦皇岛市),这不同省份的两个地方构成了裴荣富家庭的生活轨迹。

聊城东昌府于集镇裴家寨是一个穷僻之地,人口不多,但住户中以裴姓居多,村名也因此而来。生活在此地的人们大多是地道的农民,以农作耕田为生,从事其他营生者甚少,裴荣富的家庭也不例外,裴荣富的祖辈和父辈都以农耕为生。但靠着祖父裴连众和父亲裴广济的克勤克俭、辛苦劳作,也积攒了一些家业。那时的裴家虽不富裕,但有地有屋,算是衣食无忧。裴荣富的父母结婚后,相继生下了两个男孩,这两个男孩就是裴荣富的大哥裴永才和二哥裴永华。

但是,家中人口的逐渐增加,加之年景不佳,让裴家人的生活每况愈下,为了生存,父亲裴广济不得不变卖自家耕地,养活全家。但变卖家产度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几年后,裴广济不得不另谋出路。离开家乡投奔河北省临榆县秦皇岛镇做生意的岳父,成为裴广济当时的无奈选择。裴广济手巧,精通泥水匠的手艺,原本打算在市区中谋生,或者跟着岳父做点小生意。幸运的是,岳父在秦皇岛做商贸,并担任商会会长,人脉广泛。刚好熟稔开滦矿务局的人,于是裴广济没有带着全家继续北上,被介绍到开滦矿务局工作,谋得了一个仓库管理员的小职位。当时的开滦煤矿在秦皇岛出口煤炭时使用的工具,包括麻绳、竹筐等,裴广济就负责这些工具的质量监督和使用。

民国时期的开滦矿务局

开滦矿务局是清末洋务运动中,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兴办的重要实业项目之一,原名开平矿务局,初始的体制为官督商办。1901年转由英国商人经营,1912年6月,英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与“北洋滦州官矿有抄公司”签订“联合”经营合同,联合设立中外合办的“开滦矿务总局”,总部设在天津,两矿作为有限公司独立存在。裴广济在开滦矿务局工作时正是英方管理的时期。

从山东到河北,裴广济夫妻二人不敢有任何懈怠,为了让两个儿子有更好的生活,夫妻二人工作勤恳、勤俭持家。裴广济因为工作出色,被提升为小工头,工作逐渐轻松,并且收入相对其他普通工人丰厚。经过两三年的努力,裴家生活日渐好转,夫妇二人用积攒下的资产购置了三间房屋,这也算是彻底地在临榆县安定了下来。当时,裴家一家住在临榆县东大街的两个院子里(现今已找不到具体地址),裴广济每月有30块大洋的收入,开滦矿务局还会定期发放燃煤和一些劳保用品,因此除去生活开销,裴家渐渐地有了一些积累。

1924年8月24日,也就是当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八,继大儿裴永才和二儿裴永华之后,裴家迎来了第三个孩子,裴荣富出生了。在裴家的家谱中有“协、连、广、永、崇、希、绍、传、恒、振、兴”的规定,到了裴荣富这一辈应该是永字辈,因此裴荣富的哥哥们的名字中都有这个字,其实裴荣富原来叫裴永富,但是参加工作后习惯用“荣”,因此就改成了现在的名字。按照民间的说法,裴荣富出生当天是小龙出世。如此吉利祥和的日子,再加上生活逐渐富足,裴广济夫妇认为这个孩子的出生是个好兆头。因此,裴荣富出生后,父母异常欢喜,对他呵护有加,直到五六岁的时候还在吃母亲的奶水。裴荣富也曾回忆,他是父母最为宠爱的孩子,特别是因为在他大哥二哥之后,母亲又生过几个孩子,但是都由于生活困苦、抚养不周而天亡了,所以母亲视裴荣富为掌上明珠。

裴广济本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从小接触的都是本分、劳苦的农民。进入开滦矿务局工作后,他会经常接触到一些光鲜亮丽的外国专家和商人。于是,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看到体面的知识分子使他认识到“学问”的重要性。他开始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从之前教育子女勤劳肯干到教育子女好好念书做学问。为了让孩子们像专家和商人一样,靠自己的“学问”创家立业,光宗耀祖,裴广济不再让裴荣富的大哥二哥在家扫院挑水干活了,而是花费大量的金钱送他们去私塾或公立学堂读书。

让裴广济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很喜欢学习,而且成绩都很优秃。裴荣富的大哥裴永才在临榆读到了县立初级中学,学到了相当的知识,也明白了念书不仅是为了写信和记账,学习到知识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裴永才不但督促大弟努力学习,同时也鼓励小弟裴荣富将来好好读书。1931年,裴荣富进入河北临榆县立小学读书。进入小学前兄长们就预先教他识字,念英文字母。在两个哥哥的影响下,年幼的裴荣富就能记诵很多新字与字母的读音,父亲还曾送他到私塾里学习了一年半,有了一定的基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3年1月1日,日军进攻山海关,中国军队长城抗战失利。日军越过长城,占领冀东,直逼北平、天津,华北大片地区沦陷。1933年5月30日,国民政府被迫签订了《塘沽协定》,冀东彻底变成了沦陷区,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占领地。裴荣富一家所在的秦皇岛正在沦陷区,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占领地。裴荣富一家所在的秦皇岛正在沦陷区,当时驻守山海关的国军预先退守秦皇岛,并且抓老百姓挖战壕、布线,民众陷入巨大恐慌之中。战争的爆发使原本生活安稳的百姓们一夜之间流离失所,饱尝战争带来的痛苦。

在此之前,年幼的裴荣富并不懂得战争的含义,只是听到读书较多的大哥简单地讲过关于战争的事情,知道了日本侵略者要蚕食中国,直到父亲带他们全家跑到开滦矿务局的工事房去避难,他才真正地感受到战争要开始了。

1932年,裴母王氏生下了裴荣富的妹妹裴素玉。而此时裴家三个男孩都在上学,裴母还要照料刚出生的女儿,一家六口人的生存担子都压在了父亲裴广济一个人身上。

(本文摘自《踏遍青山矿业新——裴荣富传》韩露 王浩琳 卢艳平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