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丰富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资源,根据工作安排,现组织开展2025年度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采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背景
2024年5月30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依托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的成果,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集中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致力于打造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采集工程是由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协联合中组部等11部委于2010年正式启动实施,截至2024年底,已启动700余位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获得实物原件资料15.9万件、数字化资料45.6万件、视频资料50.3万分钟、音频资料59.6万分钟,形成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科学家珍贵历史资料库。
资料采集范围:手稿、信件、证书、证章、同行学术评价、档案、照片、报道、著作、传记、视频、音频、口述录音整理资料、图纸、采集成果等。
二、申报资格
(一)拟采集的科学家应具备下列条件
1.年龄在80岁以上的两院院士,或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如申请采集已去世的科学家,需填写资料调研报告。
2.非院士作为采集对象需要所在全国学会和所在机构各出具一份正式推荐函,方可申请纳入采集。
(二)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备较强研究实力的独立法人单位。
2.能够提供开展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
3.不接受个人直接申报。
(三)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采集小组由项目负责人、沟通协调人员、口述资料采集人员、实物资料采集人员、音像资料采集人员五部分组成,核心成员3-5人为宜,其中项目负责人1-2人。
1.项目负责人应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与采集对象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背景,对其学术经历、科研成就较为熟悉。
2.具有高水平完成项目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3.具有完成项目的良好信誉,曾承担的采集项目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不能申请新的采集项目。
(四)项目组成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与科学家建立起长期良好沟通关系的人员,如亲属、秘书、学生等;
2.与科学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背景、或具备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的人员;
3.具有较好历史学、图书情报学等专业素养的人员;
4.研究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较强的人员;
5.当地主要新闻机构的媒体从业人员。
三、申报流程
请各有关单位征求科学家的意向,获得同意后,项目申报人组织填写《项目申报书》,并于2025年3月31日前将PDF格式电子版材料(需科学家本人或委托人签字)发送至电子邮箱,邮件名称请用以下格式:科学家姓名+项目申报单位+申报人姓名。纸质版材料寄(送)至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3号)。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高文静 张楠
电 话:010-87413500 13821898111
电子信箱:caijigongcheng@163.com
报送地址: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3号)
附件:1.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采集项目申报书.docx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2025年3月10日
为真实全面展现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收集保存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宝贵资料,特邀请您向采集工程捐献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学术成长过程相关的各类资料。2021年采集工程项目申报现已启动,火热报名中!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