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叶叔华:中国天文学“巾帼”泰斗

来源:中国科学家      日期:2022-12-02

原标题:中国天文学“巾帼”泰斗“舌战群儒”,推动签订目前天文界最大的国际合作

1994年8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经申报提名,获国际组织批准后,正式命名为“叶叔华星”。

叶叔华,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很多人熟知,叶叔华主持建立和发展了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并长期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为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北京时间”之母,但少有人知道的是,她同时也是位大力提倡国际合作的科学家,为中国天文学领域的国际开放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7年11月14日,在叶叔华星命名典礼上讲话

恢复中国天文学会在国际天文组织中的合法席位

叶叔华一贯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1978年,“科学的春天”来临后,她终于等到了与国际同行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她先后率团出访法国和美国,进行考察访问,期间还促成了加州理工学院和上海天文台的多项协作事宜,并为中国的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探明了道路。

次年,第17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叶叔华作为中国天文学会代表的成员之一参会。在她和代表团的其他中国成员的努力下,成功恢复了中国天文学会在IAU的合法席位。

此后,她在IAU所属的多个专业委员会中担任职务,并于1988年起连任两届IAU执委会副主席,大大增强了中国天文学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此次参会期间,叶叔华还参加了IAU关于“MERIT计划”的学术会议。她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次参与国际合作的好机会,回国后便立刻开始协调和组织我国天体测量界的力量参与这次国际联测计划。叶叔华作为这次联测的总负责人。

在她的积极组织和努力争取下,我国在联测中承担了五种技术,即人造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多普勒及经典技术的全球资料处理中心工作,建立了全球资料处理软件,促进了多种技术的发展,并推动了多学科的共同发展,其中人造卫星激光测距精度迅速提高到国际第三代水平。

1991年,叶叔华参加在阿根廷举办的第二十一届IAU大会(在座的均为时任IAU副主席)

牵头主持国际合作计划

叶叔华认为,只有中国牵头主持国际合作计划,才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20世纪90年代,她在“现代地壳运动与地球动力学研究”项目基础上,开始酝酿新的研究计划——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PSG)。

这一计划旨在利用高精度空间大地测量新技术,如VLBI、GPS和SLR等监测亚太地区的现代地壳运动,进而研究与地壳运动有关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等的发生机制。

要实现这一计划,把它推到国际合作的平台,还需要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从1994年6月开始,叶叔华带领中国专家小组通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多方面通信联系,向亚太地区诸国家和地区就建立APSG计划进行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得到近20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同年9月,“联合国亚太地区社会与经济委员会(ESCAP)的空间技术应用与持续发展”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叶叔华利用会前的学术会议,正式提出了APSG计划。但到会议闭幕前讨论决议的当天,她发现自己提出的项目并没有被列进去。

于是,叶叔华迅速翻阅议案,并从中找到一条与“APSG”切合的议案,当主席读完这个议案要求表决之前,她主动要求发言,说明了“APSG计划”与该议案完全切合,应当将其增加到该议决案中。最终,叶叔华提出的APSG被单独列为会议的第25条决议。

但要真正实施这一计划,还得寻求国际组织的支持。1995年7月,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第21届年会在美国召开,叶叔华准备前往参与,然而就在出发之前几天,丈夫摔断了股骨,需要做手术。但年会四年才举办一次,如果不去,就只能再等四年。于是,叶叔华问老伴:“我可以去吗?” 老伴回答:“没什么,你去吧。”

就这样,叶叔华在老伴开刀的第三天就出国了,对此她回忆道:“在我一生的工作当中,都得到老伴的支持。但在他很困难的时候,我却不在他身边,对此我是很负疚的。”

在这次年会上,叶叔华向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正式提出了“APSG计划”,并组织了一个晚间讨论会。各国专家针对这一计划提出了很多问题,她“舌战群儒”,顺利赢得了各方支持。

同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同年就针对“APSG计划”专门通过了一项决议,予以积极支持,并确定由叶叔华领衔这项计划,这也是第一个由中国科学家主持的国际天文合作计划。1996年5月,经我国积极组织与努力,首届APSG计划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叶叔华当选为首届执委会主席。

我国自“APSG计划”发起之日起,始终起着核心作用。叶叔华感慨“那是我国天文界在国际上第一次争取到一项由我们倡议、由我们主办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真的非常不容易。”

叶叔华出席2001年在上海举办的APSG会议

鲐背之年,壮心不已

进入20世纪后,古稀之年的叶叔华仍然没有停下脚步。她积极支持我国成为世界最大望远镜列阵(SKA)的创始国,推动上海建设SKA数据中心,推动我国天文观测向太空、向月球不断拓展。

2019年3月12日,在叶叔华等人的推动下,中国作为7个创始国之一签署了SKA政府间合作公约,这是天文界目前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在中国建设和运行SKA数据中心是确保中国参加SKA、获得科学回报的必要条件,也是对中国科学家牵头SKA科学项目的强大支持,是我们实现从“跟跑”跨越到“领跑”的关键环节。

叶叔华等人的努力下,上海天文台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加入SKA低频先导项目MWA的国际合作组织,组织国内天文学家利用SKA先导望远镜数据开展科学准备和技术研发;完成了SKA核心软件的联合开发和大规模集成测试,推动SKA数据中心大型核心软件的工程化进程。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还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区域中心原型机。

叶叔华在上海天文台办公室

叶叔华主持了首次由中国天文学家领衔的国际合作计划,她对各国科学家合作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在叶叔华的大力倡导下,中国天文界与国际天文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交流,多个项目合作并开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天文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地位。

鲐背之年,这位一直把目光投向苍穹的科学家,依然壮心不已。已95岁高龄的她,依然会在每个工作日来到上海天文台工作。她常说:“我自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努力的人,一个比较敢做的人,凡是想做的事情,就会不顾一切地去做。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

她还很看重并热心于科普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传播,经常出席一些科普宣传活动。她说,“科学普及对社会有益,对自己更是快乐......大家知道的越多,我们整个国家的进步也会更大。”

11月16日,中国天文学会成立百年纪念大会,授予叶叔华院士中国天文学会最高荣誉奖,以表彰她长期以来对中国天文事业的卓越贡献。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宁晓玉.经纬乾坤——叶叔华传[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2]杨玉德.叶叔华院士:星路漫漫 上下求索[N].中国科学报,2016-5-30

[3]孙立梅.女天文学家叶叔华:65米望远镜看星空[N].新闻晚报,2012-8-13.

更多科学家资讯,请点击

为真实全面展现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收集保存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的宝贵资料,特邀请您向采集工程捐献传记、证书、信件、手稿、著作等学术成长过程相关的各类资料。2021年采集工程项目申报现已启动,火热报名中!

详细

叶叔华:中国天文学“巾帼”泰斗

来源:中国科学家 日期:2022-12-02

原标题:中国天文学“巾帼”泰斗“舌战群儒”,推动签订目前天文界最大的国际合作

1994年8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经申报提名,获国际组织批准后,正式命名为“叶叔华星”。

叶叔华,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很多人熟知,叶叔华主持建立和发展了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并长期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为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北京时间”之母,但少有人知道的是,她同时也是位大力提倡国际合作的科学家,为中国天文学领域的国际开放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7年11月14日,在叶叔华星命名典礼上讲话

恢复中国天文学会在国际天文组织中的合法席位

叶叔华一贯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1978年,“科学的春天”来临后,她终于等到了与国际同行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她先后率团出访法国和美国,进行考察访问,期间还促成了加州理工学院和上海天文台的多项协作事宜,并为中国的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探明了道路。

次年,第17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叶叔华作为中国天文学会代表的成员之一参会。在她和代表团的其他中国成员的努力下,成功恢复了中国天文学会在IAU的合法席位。

此后,她在IAU所属的多个专业委员会中担任职务,并于1988年起连任两届IAU执委会副主席,大大增强了中国天文学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此次参会期间,叶叔华还参加了IAU关于“MERIT计划”的学术会议。她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次参与国际合作的好机会,回国后便立刻开始协调和组织我国天体测量界的力量参与这次国际联测计划。叶叔华作为这次联测的总负责人。

在她的积极组织和努力争取下,我国在联测中承担了五种技术,即人造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多普勒及经典技术的全球资料处理中心工作,建立了全球资料处理软件,促进了多种技术的发展,并推动了多学科的共同发展,其中人造卫星激光测距精度迅速提高到国际第三代水平。

1991年,叶叔华参加在阿根廷举办的第二十一届IAU大会(在座的均为时任IAU副主席)

牵头主持国际合作计划

叶叔华认为,只有中国牵头主持国际合作计划,才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20世纪90年代,她在“现代地壳运动与地球动力学研究”项目基础上,开始酝酿新的研究计划——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PSG)。

这一计划旨在利用高精度空间大地测量新技术,如VLBI、GPS和SLR等监测亚太地区的现代地壳运动,进而研究与地壳运动有关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等的发生机制。

要实现这一计划,把它推到国际合作的平台,还需要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从1994年6月开始,叶叔华带领中国专家小组通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多方面通信联系,向亚太地区诸国家和地区就建立APSG计划进行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得到近20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同年9月,“联合国亚太地区社会与经济委员会(ESCAP)的空间技术应用与持续发展”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叶叔华利用会前的学术会议,正式提出了APSG计划。但到会议闭幕前讨论决议的当天,她发现自己提出的项目并没有被列进去。

于是,叶叔华迅速翻阅议案,并从中找到一条与“APSG”切合的议案,当主席读完这个议案要求表决之前,她主动要求发言,说明了“APSG计划”与该议案完全切合,应当将其增加到该议决案中。最终,叶叔华提出的APSG被单独列为会议的第25条决议。

但要真正实施这一计划,还得寻求国际组织的支持。1995年7月,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第21届年会在美国召开,叶叔华准备前往参与,然而就在出发之前几天,丈夫摔断了股骨,需要做手术。但年会四年才举办一次,如果不去,就只能再等四年。于是,叶叔华问老伴:“我可以去吗?” 老伴回答:“没什么,你去吧。”

就这样,叶叔华在老伴开刀的第三天就出国了,对此她回忆道:“在我一生的工作当中,都得到老伴的支持。但在他很困难的时候,我却不在他身边,对此我是很负疚的。”

在这次年会上,叶叔华向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正式提出了“APSG计划”,并组织了一个晚间讨论会。各国专家针对这一计划提出了很多问题,她“舌战群儒”,顺利赢得了各方支持。

同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同年就针对“APSG计划”专门通过了一项决议,予以积极支持,并确定由叶叔华领衔这项计划,这也是第一个由中国科学家主持的国际天文合作计划。1996年5月,经我国积极组织与努力,首届APSG计划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叶叔华当选为首届执委会主席。

我国自“APSG计划”发起之日起,始终起着核心作用。叶叔华感慨“那是我国天文界在国际上第一次争取到一项由我们倡议、由我们主办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真的非常不容易。”

叶叔华出席2001年在上海举办的APSG会议

鲐背之年,壮心不已

进入20世纪后,古稀之年的叶叔华仍然没有停下脚步。她积极支持我国成为世界最大望远镜列阵(SKA)的创始国,推动上海建设SKA数据中心,推动我国天文观测向太空、向月球不断拓展。

2019年3月12日,在叶叔华等人的推动下,中国作为7个创始国之一签署了SKA政府间合作公约,这是天文界目前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在中国建设和运行SKA数据中心是确保中国参加SKA、获得科学回报的必要条件,也是对中国科学家牵头SKA科学项目的强大支持,是我们实现从“跟跑”跨越到“领跑”的关键环节。

叶叔华等人的努力下,上海天文台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加入SKA低频先导项目MWA的国际合作组织,组织国内天文学家利用SKA先导望远镜数据开展科学准备和技术研发;完成了SKA核心软件的联合开发和大规模集成测试,推动SKA数据中心大型核心软件的工程化进程。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还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区域中心原型机。

叶叔华在上海天文台办公室

叶叔华主持了首次由中国天文学家领衔的国际合作计划,她对各国科学家合作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在叶叔华的大力倡导下,中国天文界与国际天文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交流,多个项目合作并开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天文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地位。

鲐背之年,这位一直把目光投向苍穹的科学家,依然壮心不已。已95岁高龄的她,依然会在每个工作日来到上海天文台工作。她常说:“我自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努力的人,一个比较敢做的人,凡是想做的事情,就会不顾一切地去做。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

她还很看重并热心于科普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传播,经常出席一些科普宣传活动。她说,“科学普及对社会有益,对自己更是快乐......大家知道的越多,我们整个国家的进步也会更大。”

11月16日,中国天文学会成立百年纪念大会,授予叶叔华院士中国天文学会最高荣誉奖,以表彰她长期以来对中国天文事业的卓越贡献。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宁晓玉.经纬乾坤——叶叔华传[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2]杨玉德.叶叔华院士:星路漫漫 上下求索[N].中国科学报,2016-5-30

[3]孙立梅.女天文学家叶叔华:65米望远镜看星空[N].新闻晚报,2012-8-13.

更多科学家资讯,请点击